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服 饰

  布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先民在汉籍史书上以“濮”、“扑子蛮”、“蒲蛮”、“蒲人”、“朴子”等名称记载,过去分布在从丽江往南沿澜沧江的中下游两岸地区,以后逐渐南迁。现主要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巴达、西定和打洛等山区,少数分散聚居在临沧和思茅地区。现在人口8万多。布朗族长期同傣族杂居或为邻相处,受傣族文化影响极深。西双版纳布朗族妇女上衣形似傣族,亦为窄袖紧腰上衣,但比傣衣稍长,至腰下,左右大衽,对襟或两襟相掩,紧腰宽摆,衣后两边各有一条小布带, 供系紧衣服之用。下着双层筒裙,内裙比傣族筒裙稍短,多为浅色,平时在家只穿内裙,出门则套上深色带花饰的外裙,裙子上部织有红、白、黑三色线条,小腿裹缠白色绑腿布;头缠黑色或青色包头巾,头巾或发髻上往往插银簪、银链、多角形银牌、银铃等饰件并夹红绒线花,耳垂上也往往在银圆片或玻璃珠上夹杂红绒花,有的下垂至肩。年轻妇女常戴项链和手镯,背背包。背包也多以金属件与红绒花相杂装饰。拴红线饰红绒花在布朗人看来是表示吉祥幸福。 西双版纳布朗族的空格人妇女还穿一种贯头衣。用一幅布双折,中剜一洞,左右略挖一些,缝连在一起,套头而穿。布朗族男子上身着黑色圆领长袖对襟短衫,下着黑色宽档裤,裤腿短而肥大;也有着长袍的,其袍大襟缘边。头缠白色或黑色包头巾。 布朗族男子,皮肤带古铜色,颧骨突出,两眼内陷,炯炯有神,嘴略宽大。男女均赤足。服饰方面,男子上身着黑色圆领袖对襟短衫,下着黑色宽档裤,裤腿短而肥大。头缠白色或黑色包头巾。妇女上着左右两任的黑色无领窄袖紧身短衫,双襟在胸前交合后,再将双带在左腋下打结。但也有的年轻姑娘穿著白、红、绿等色上衣。妇女一般下穿黑色筒裙,裙子上部有红、白、黑三色线条,小腿上缠以白色绑腿布,头缠黑色或青色包头巾,发髻上往往插银簪、银链、角形银牌、银铃,耳带耳环,下垂至肩。年轻斯娘常戴手镯和耳塞,塞上配以红、黄、绿诸色彩线,并佩带特色玻璃珠,未婚者还其欢在头上插红、黄、白色鲜花。

  西双版纳的布朗族穿着简朴,服饰颜色主要以青色、黑色为主。昔日的衣料,多数以山货与坝区傣族换取,少数为自纺自织的棉布。布朗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上衣,下着阔档肥管长裤,由于档阔、裤管肥大,裤形略显短宽。青年人普遍用青色、黑色头巾包头,戴礼帽者亦有。老年男人,蓄长发盘髻于项,用白色头巾包头。妇女穿紧身束胸无袖短褂,外穿无领细袖紧身短衣,衣上无扣,右襟用布带系于左侧;下穿筒裙,裙长及地,筒裙的脚边上有用彩色棉线、丝线交错织成的图案,中下部位织有红、白、黑三色相间的横条。妇女均留长发,挽髻于顶,插替作饰,并以五六尺长的黑色头巾包头。自幼穿耳,以所穿耳孔大为美。富裕人家以金属耳塞扩孔,贫困之人多以纸管、草管塞于孔内,缀以红、绿、黄色彩穗作饰。由于不断扩孔,造成耳垂部豁裂者常见。富裕人家女子;偶有戴银项圈于颈部,戴铅笔杆般粗细的银镯于肘部者。女青年多用丝线编织彩穗彩缨装饰头巾、耳塞爱戴野花,并用红色颜料涂面。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加之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布朗族的服饰已发生了变化。青年男人大多改穿中山装,戴遮阳帽或留偏分头;女子衣裙、头巾,也增加了红、白、粉红、黄等多种色彩。有些布朗女子的衣裙已变得和坝区傣族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