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因爱而美丽
|
杜 宇
为给身患血癌的妈妈治病,9岁的豪豪在互联网上发出求助信。无数人被这个稚嫩的声音、这份真挚的爱所打动,直到现在,援助、问候还在源源而至。近日,本版特约当地作者对豪豪一家进行了深入采访,拿到这篇沉甸甸的文字,我们被一种温暖的情感深深地打动了———
一封特殊的求救信
妈妈只有一个,然而我的妈妈在今年六月份得了白血病,这对我9岁的孩子是多么不幸。我几乎感到妈妈就要离开我了。妈妈在省中医学院一附院治疗,若要根治要很多钱进行骨髓移植。现在厂里效益不好,工资很难保证,又突然得了白血病。这真是雪上加霜。为给妈妈看病,已经借遍了亲友家的钱。
我妈妈在内蒙古长大,后调到河南,今年37岁,是工厂里的化验员。她开朗乐观,喜欢唱歌、跳舞、照相。从我3个月到现在,已经照了好几本照片,那上面记录了我的成长过程。
现在妈妈的病得到了缓解。自从妈妈生病后,爸爸每天都不能按时回家。我就一个人放学回家,自己学做饭、练习洗衣服,希望这样能减轻爸爸的一点负担。
记得国庆节,我去郑州看妈妈,妈妈很高兴。化疗结束后,妈妈和我在紫荆山公园照相,我多希望妈妈每天像这一样在我身边呀。回到家后,我常常给妈妈打电话,让她不要挂念家,可每天晚上我都管不住自己,光想流泪。因为我从来没有离开妈妈这么长时间。
现在妈妈还在化疗,医生说需要好多钱,我只有向社会呼救,救救妈妈,让妈妈再爱我一次。我会努力学习的,等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白血病啊,请你别带走妈妈,让妈妈再爱我一次。
2000年12月,一封出自一名9岁孩子之手的信,发布在了河南商都信息港网站的首页上。尽管经过修改,我们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错字、别字、拼音代替的字,尽管这封信在逻辑上还有不清晰的地方,然而它的字里行间,分明跳动着一个9岁孩子对身患血癌的母亲的一片深情。
平静的生活被骤然撕裂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爸爸翟自召,在漯河市甘蔗市场工作;妈妈李巧霞,是漯河市电力器材厂化验员;儿子翟俊祺,乳名豪豪,就读于漯河市解放路小学二年级(三)班。
3口之家的日子平静而幸福。平日,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节假日,是他们轻松愉快的时候,一家三口去公园玩,走亲串友,照相机记录下他们幸福满足的笑容。
然而,这种平静幸福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灾难骤然撕裂了。去年6月的一天,晚饭后,李巧霞像往常一样,给儿子洗澡,突然觉得一股寒气从腰间溢出,接着全身一阵酸痛,毛巾慢慢从手里滑落,她昏倒在地上!
先是在当地一家医院检查,后来又转到河南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白血病!这个结果,对于这3口之家而言无异于晴空霹雳!
考虑到治疗费用十分昂贵,7月,李巧霞转到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
妈妈:只要我活着,豪豪总算是个有妈的孩子
午后的阳光斜穿过玻璃窗,病房里一片宁静,李巧霞头垫一个枕头靠在床头,接受采访。因为用了激素类的药物,李巧霞的脸有些肿,大剂量的化疗使她的一头长发全部脱落。
我们的谈话是在一种意想不到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说到儿子,她的脸上绽放出笑容,两手不停地比划着,病房里的宁静被爽朗的笑声给打破了,对往事幸福的回忆冲散了屋子里沉闷的空气。
我注视着这位浑身上下都沐浴在母爱的光辉中的母亲,怎么也无法把眼前的她和白血病患者画上等号。
“豪豪这孩子从小就爱操心。还是在他两岁左右吧,有一天晚上我忘了把晾在外边的衣服收回来,他就拽着我,指着晾着的衣服,示意让我收。当时我就想,这孩子还挺顾家的。”说着,李巧霞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喏,这就是我儿子。”
我接过照片,只见上面的豪豪笑眯眯地站在像是公园一角的地方,嘴快咧成了一条线,露了一排小白牙。调皮可爱,是照片上的豪豪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去年国庆节,他来看我,把自己叠的皇帝帽戴在头上,逗我开心。我得病后,豪豪懂事了很多,经常打电话给我,问我‘烧不烧了,冷不冷了’。去年11月份,我回趟家,晚上睡觉时,他知道给我掖掖被子,嘴里还说着‘这儿没盖好,脚又露出来了’。因为要照顾孩子上学,他爸爸就留在漯河,可有时忙起来,晚上7点多才回家,这孩子就自己弄吃的。可是万一烫着、烧着了又是事儿。我给他爸说,大人已经够苦了,不能再让孩子受苦了……”
说着,李巧霞沉默了,眼里一片湿润。
对于自己的病情,李巧霞知道得很清楚。正因为如此,说到儿子,她那份发自内心的疼爱和深深的眷恋是掩饰不住的。她说:“只要我活着,就算是有病,对孩子来说,他也总是还有妈妈的。”也许,正是母子间这种天生的质朴却又深刻的情感支撑着她顽强的求生意志。
爸爸:自从他妈妈得病后,豪豪变得懂事了
豪豪的爸爸目前在漯河市甘蔗市场工作,由于生意不景气,半年上班半年闲。这位中等个头的男人,微微佝偻的背和沉重的表情无言地诉说着生活的艰辛。
“他妈妈刚生病时,豪豪总是睡到半夜,坐起来哭,我就对他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妈妈的病要慢慢治。”
或许爸爸的话对孩子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豪豪变得坚强和懂事了。豪豪的爸爸说:“我觉得孩子的性格和过去有所不同。他不爱说那么多闲话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嬉皮笑脸的。过去非常无拘无束的,现在稳重了。放学回来就看书,累了就看看电视。不过,我老怕看电视对他的眼睛不好,就不让他看。
“现在,衣服脏了,他知道自己洗,也会下点方便面,扎着馍在火上烤烤。这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不乱花钱了。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要啥给啥。以前,他一上街就爱买虾条、玩具什么的,他妈妈得病后,他知道攒钱了。这学期的学费,就是他把自己攒的钱拿出来交的。”
最让豪豪爸爸欣慰又心酸的,还是去年国庆节他带豪豪去郑州看妈妈时的情景。当时李巧霞夫妇要带豪豪去公园玩,一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却执意不去。后来爸爸说紫荆山公园不收门票,豪豪才答应。到了公园,豪豪妈让丈夫去给豪豪买板栗吃。可是从小爱吃板栗的豪豪却阻止说:“我早就不喜欢吃那东西啦。”
豪豪懂事了,也坚强了。他的语文老师张丽霞说:“如果不是有人写信、汇款到学校,我真的看不出来这孩子家里发生这么大的事。他学习很努力,和同学们也玩得挺好。”
豪豪: 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多赚钱给妈妈治病
和豪豪聊天时,我和他并排坐在长椅上。这个一脸稚气的孩子回答我的提问时,有着不同于这个年龄段儿童的严肃。
可能是有些拘谨,他说话的声调就像在背课文一样,一字一顿的。说起妈妈得病后的变化,他说:“妈妈的脸变黄了,变青了,现在也不敢上街了,她老觉得头晕。”然后,又很大人气地加了一句:“她胖了点儿,因为吃激素药。”
在孩子的心里,妈妈总是最美的。温柔、大方、热情,这是豪豪给自己妈妈下的评语。豪豪把他喜欢的一张妈妈的照片拿给我看。只见七寸大的照片镶嵌在玻璃镜框中,照片里的李巧霞站在河堤上,手扶低垂的柳枝,一件蝴蝶袖的白衬衣套在粉色的连衣裙外,长发轻飘。照片旁印着两个字“浪漫”。
豪豪说,他喜欢妈妈留长发的模样。我想问他,知不知道妈妈现在戴的是假发,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李巧霞大剂量的化疗还没有结束,不知要到何时才能恢复长发轻飘的模样。
豪豪告诉我,“妈妈很爱和我挠痒痒玩儿。她得病后,我就不跟她睡了,我怕身上的细菌会爬到她身上。”这话听起来,真是又孩子气,又让人心酸。
毕竟只是个9岁的孩子,豪豪对“白血病”不可能知道得很多,可他知道这病很难治,要花很多钱,所以他要想办法救妈妈。
李巧霞的主治大夫王祥麒对我说,“豪豪这孩子挺聪明的。只要他父亲一来我这里问病情,他总是在旁边听。我们有时候不愿意让孩子知道得太多,怕增加小孩的心理负担,但他有时就偷听。”
豪豪曾经从爸爸枕头下面找到两本书:《白血病的护理》和《白血病的治疗》,他不止一次地询问爸爸,“妈妈到底是不是白血病?”
豪豪对“白血病”了解到什么程度呢?我终于向这个小男孩提出了我最不忍心提的问题:“豪豪,你知道什么是‘白血病’吗?”
“不太知道。”
“你怎么会想起来写这封求助信?”
“因为我听说要花很多钱,很难治。”
“听谁说的?”
“听医生说的。国庆节我去郑州看妈妈,有一次正好医生和我妈一起走着说着,我就听见了。”
“你写这封信时,希望大家怎么来帮助你妈妈?”
“给妈妈提供治这种病的药。”
“郑州的医院没有吗?”
“没有。”
“你觉得哪里会有呢?”
“可能北京,一些很大的城市有,国外也有吧。”
“你是怎么知道通过上网可以发信的?”
“老师上电脑课讲过。我还爱看一个教电脑的电视节目,是漯河有线一套,讲上网,还说中外小朋友可以一起聊天。”
显然,豪豪还不知道什么叫“白血病”,也不知道究竟怎样才能治好妈妈的病,他只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天性,来关心妈妈,爱妈妈。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让我感动于母子间那种与生俱来的亲情。
豪豪认真地对我说,现在最该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因为好好学习,将来才可以找个好工作,才能多赚钱,才能给妈妈治好病。豪豪觉得自己学习还可以,能考90分以上,他对我说:“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般都让我带领同学们读书。”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睛流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影集后的18个字,写下了妈妈的舐犊深情
豪豪的家很简朴,两室一厅的房子,没有装修,客厅里只有一台14英寸的彩电算是个大件儿。
然而豪豪却在这不大的空间里穿梭自如。
他告诉我,妈妈爱照相,随后就拿来几本大小不一的影集让我看。影集记录着豪豪成长的足迹,也留下了这个3口之家曾有的幸福时光。
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些照片,而是一本影集后的18个字:“豪豪,翟俊祺,麦迪梅(霉)素、麦白梅(霉)素,过敏不能吃。”这是李巧霞的笔迹,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写在影集后面。
为什么写这些字呢?豪豪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怕我长大了给忘了。”
我仔细一翻,发现夹在这本影集中的照片就是去年国庆节豪豪到医院看望母亲时在郑州紫荆山公园所拍的。病中的李巧霞在影集后面写下这18个字,细细琢磨,真是用心良苦。不知这个幼小的孩子,是否能理解身患血癌的母亲对自己的一片依依舔犊之情呢?
结束语:
生命因爱而美丽
豪豪写的信在互联网上发出后,也影响了他爸爸妈妈对人际关系的重新认识。
经过互联网的传递,豪豪的信牵动了许多网民的心。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青年路过漯河,专门赶往解放路小学看望豪豪,并把仅有的50元钱留下来。一位大学生在给豪豪写的信中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你对妈妈的爱深深打动了我。我是一名贫困生,是靠资助才念的大学,不能在经济上帮助你……我会天天为你们祝福。”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人或写信鼓励他们,或提供治疗信息,或寄药、捐钱。豪豪的学校、豪豪爸爸的单位也为李巧霞进行了捐助。
虽然这些帮助对于已经借款近5万元的李巧霞夫妇而言仍是杯水车薪,却已经深深地温暖了他们的心。
李巧霞说:“一开始,我还觉得孩子有些幼稚。现在下岗职工这么多,自己的事都操不完心,哪有时间管别人的事儿。后来没想到……”
翟自召也深有感触地说:“孩子的行为,我倒不觉得幼稚,因为实在没办法,这也是条路子。谁知道,好心人那么多,豪豪的信发出去后,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海口的、成都的、新疆的,那么远都惦记着我们。以前总觉得人心淡漠,可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人世间多么温暖啊。” 翟自召的这番感受,对于一个9岁多的孩子而言,可能是难以体会的。但对于我来说,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却真实地被这温暖的一切感动着。
孩子对母亲的爱,是纯真的;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博大的;好心人对这三口之家的爱,是高尚的。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伸出温暖的手,会有更多的爱交汇在一起,爱人也被人爱,生命不就是因为有了这重重叠叠的爱而变得美丽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