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念冰天雪地的北京
|
汪永晨
2月7、8日两天北京气象台报的天气是雨夹雪,可是,阴沉沉的天上一片雪花也没飘下来。已经是六九了,这个冬天还就是过新年的时候北京城有过一次银装素裹。
我是个北京生北京长的人,记忆中,小时候的北京可不这样。那时,堆雪人,先滚出一个大球来当身子,再滚一个小的当头。煤球是眼睛、胡萝卜做鼻子,做手工的红色电光纸剪个“月牙”贴在雪人鼻子下面就当嘴了。自己头上的毛线帽子有时回家都忘了从雪人头上摘下来。
小时候我们家住的大院里有一个两三米长的坡。每次下雪后,那儿就成了孩子们的滑雪场。胆大的一个人就往下冲,胆小的一个抱着一个人的后腰,排成一长队往下滑。碰到有推着车的人上坡,孩子们还会前呼后拥地帮忙。前几天和一位出租车司机聊天,他说他小时候家门口也有一个坡,那时北京冷,孩子都穿圆了,大人抱不动,下雪出门就把圆圆的孩子搁在洗澡盆里。下坡时,孩子自己滑下去。上来时,大人弄根绳子往上拉。院子里地上有了水,立刻就能结成冰,冰上就有了孩子们自制的简易小冰车,满院子大叫着滑开了。
当年,孩子玩的滑冰场不光免费,天冷穿得多,也很少摔伤过人。雪下的也勤,用不着一个劲地盼,更用不着制雪机,自己从天上就下了。
那时候,我很羡慕住平房的人家,他们家的窗户上能有结满了的冰凌花,样子多极了。看着它们,脑子里可以尽情地想象。可现在呢,出租车司机说了,车上坐四个人,前玻璃上一点哈气都没有,你就知道外面天儿有多暖和。
冬天应该是寒冷的,不同城市的冬天因地缘气候的不同有了各自的色彩。当年北京的冬天不缺少白色。现在的北京,不光一冬天雪难见,就连看路上穿得厚厚暖暖的行人雪地里走路的样子,还有那一个个厚墩墩圆滚滚如棉球般的孩子雪地里打雪仗,都成了回忆中才有的一种享受。
2月4日是中国农历中的立春。通常那天的平均气温是零下1.7摄氏度,但整个那周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6.5摄氏度。更极端的是,2月5日,北京的温度16摄氏度,成为北京167年来同期的最高。
可就这还有人说,这算什么,美国纽约,今年1月份还热到过21摄氏度呢。不知再过几年,瑞雪兆丰年,正月十五雪打灯,是不是只有这词儿,再也没有这景儿了。
该下雪的时候不下雪,该冷的天不冷,孩子大人见不到窗户外面飘雪花,堆不成雪人,打不成雪仗事小,全球气候变暖可不是开玩笑的。今冬天气偏暖困扰着地球上众多生命:北极熊因为冰面融化正面临生存威胁;北欧动物园里的狗熊不得不在人工降温的帮助下冬眠。50多年一遇的暖和,让本来冬季室外就是个天然“大冰箱”的黑龙江,在这个冬天,天然“大冰箱”失效了。
为表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警惕,欧洲人选择让埃菲尔铁塔等重要场所关灯5分钟,我们北京人呢,我们准备以什么方式应对北京的冬天无雪、冬天越来越暖和了呢?(新京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