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茶余饭后
文章来源:人民网(北京)  发布日期: 2006年5月10日
岳父手下的那道菜
刘认军

    妻子是农村人,后来读书进城。岳父是地道的农民,在山区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第一次踏入岳父家,我就被那里的饮食所吸引,岳父家精致的农家菜常常让我流连忘返。

    岳父是厨师,农家菜自然出彩。在村里,红白喜事人家都会来找岳父帮忙。我品尝过岳父手艺下的所有佳肴,可我对他制作的酸菜扣肉却情有独钟。

    岳父的酸菜扣肉加工工艺是祖传的,因制作精良,在他们那个地方极受欢迎,这也是农村一道经典的菜。岳父的扣肉和杀猪是分不开的。现在农村人杀猪都会剥皮,但是,岳父的扣肉取材却是没有剥皮的猪肉。于是,岳父制作酸菜扣肉就从杀猪开始。

    生猪杀好后,岳父用开水去毛,然后把带皮肥肉(精肉已经基本去除)切割成菜碗大小方块,这就是扣肉的主要原料之一。岳父的酸菜扣肉最具特色的就是肥肉的加工工艺,很多人偷学过,可口味就是不纯正,村民钟爱的还是岳父手下的这道菜。

    农村酒席须提前准备,岳父的扣肉"毛坯"也是当天凌晨加工好的。扣肉加工工序:锅烙-水煮-上色-打刀-笼蒸。

    第一道工序就是锅烙,灶旁的竹篮里堆满了"毛坯"肉。灶上的大铁锅烧红后,岳父用自己特制的铁勾把毛坯肉勾入铁锅里,当然,带皮的那面一定要朝下。经过铁锅的烙,皮面的毛去得干干净净,表皮也被烙得黄灿灿的,霎是好看。烙是一门很有讲究的技术,既要注意火候,还要注意时间。手法不到位的厨师经常把毛坯肉烙黑,以致影响了整个扣肉的质量。而我的岳父常常让人敬佩不已。

    水煮是第二道工序,烙好的毛坯肉放入另外一个大铁锅,锅内加入冷水,水以淹没毛坯肉为宜,武火加热。这一过程大约10分钟。目的有两个:第一就是去除肥肉上的脏东西;第二就是把肥肉煮成7分熟。

    煮的同时开始加工酸菜。农村的干酸菜都是成捆收藏。干酸菜经过水浸泡后,吸水变大变粗。把它们清洗干净后,切得很碎,然后拧干。拧干后的酸菜经过蒜、辣椒等佐料的爆炒后,香气逼人。

    煮好的扣肉捞出后放入竹沥沥干。接下来就是第三道工序――上色。把烙扣肉的大铁锅清洗干净,然后放入足够的油加热,油锅里加入酱油和可乐(要防止油飞溅),可乐造色是岳父自己发明的,时兴不久。

    造色锅里出来的扣肉又被放入热水锅里去除表面上的油脂。岳父说,这样做口感更好。捞出来的扣肉颜色鲜艳,看上去特别干净。然后就是打刀,也就是把整块扣肉打上整齐化一的刀痕。

    灶房的桌上摆满了几十个空碗,打刀好的扣肉皮面朝下放入碗内。加工好的酸菜就均匀地放在扣肉上。等一切完毕后就是扣碗。用一个空碗把盛好扣肉的碗倒置过来,碗底的扣肉就出现在碗面上了。

    灶上架起了很高的蒸笼。岳父在很多场合都表态,他一辈子也不会用金属蒸笼,我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他的扣肉都是竹蒸笼蒸出来的。

    扣肉上蒸笼的时间一般都是上午10点,农村酒席12:00开饭。岳父的扣肉准会按时保质地出锅。岳父的扣肉油而不腻,色香味俱全。看到乡亲们你一筷,我一筷,一下子就是碗底朝天了,站在厨房门口的岳父往往笑着走进了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