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
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采薇对平遥的认识,始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抱愧山西》。以山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源来讲,能够在历史上成为全国首富,建成平遥这样标准化的城市,拥有像“日升昌”那样的票号,的确让人惊讶、惊奇、惊叹。因此,采薇不能不带着一种对山西人民崇敬的心理,来游览这座历史名城。仿佛与一大腕儿的邂逅。诚惶诚恐。
登临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阅览荣极一个世纪的“日升昌”票号。参观庭院深深的古县衙。行走于古色古香的明清街。想象着平遥昔日的繁华。目之所及,满眼精致。斗拱重檐,青砖瓦舍,雕梁画栋,高墙深巷,大红灯笼,方砖铺地,等等,无一不让采薇感受到历史的真实,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仿佛年代久远的一个梦境,正徐徐地向采薇拉开它厚重的帷幕。穿梭于络绎不绝的人群中,留连于一个又一个商店柜台前,听着小商小贩们的叫卖声,买者与卖者的讨价还价声,采薇感觉到,如同走在《清明上河图》里。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今天是昨天的未来,明天又是今天的未来。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走在历史与未来的夹缝中,如同站在晨昏线上,一面向黑夜告别,一面向朝阳走去。因此,每一代人,都是“继往”“开来”的一代。他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在“未完,待续”处,添上自己的一笔。那一笔,可能用温馨与浪漫写成,可能用隽秀与奇伟绘成,也可能是用血与火铸成。那一笔,可能苍劲与凝重,也可能绵软与轻盈。那一笔,可能辉煌耀眼,也可能暗淡无光。那一笔,可能笔走龙蛇,龙飞凤舞;那一笔,也许根本就是一个败笔。那一笔,可能永垂不朽,也可能遗臭万年……漫步于平遥古城的街头,脚下的每一块青砖,都在提示采薇这样一种感觉。
一个人的出生,就是走入历史;一个人的死亡,却不是走出历史,而是淹没于历史。即使化做一缕轻烟,那轻烟,也是飘荡在历史的天空中,不能逸出。这样想来,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任何从旁边经过的事物,都必然会被吸入洞中,酝酿一次新的大爆炸。这就是人生为啥无法回头的原因吧。一个人走入历史,就必将成为历史,成为历史的一页,成为历史的一个标点,或者,成为历史中的一粒烟尘。 人们喜欢把历史比喻为一条滚滚流淌的河流。无论它怎样至清,都必然会带走一些泥土,到下游去沉积。采薇觉得,自己就是正在被历史河流带走的一粒泥沙,在水中不由自主地旋转着,不知道将会在哪里沉积?以怎样的方式沉积?
平遥,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城市。走在平遥街头的时候,天空中正飘着小雨。“无边丝雨细如愁”,采薇的心中,也到处一片泥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