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身边故事 >> 茶余饭后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日期: 2001年9月28日
标签时代
宋柯

  标签很重要,在讲品牌、重知识产权的时代尤其如此。于是,人们努力、不停地创造、制造标签。

  这本没什么不好,不好的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假标签和假借标签。对假的,人们可以默认,更可以义正辞严地谴责、打击。但对假借标签或曰“顺风”标签、搭车式标签,却不那么简单。这种标签真假难辨,或者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或者很善于“挂靠”——明明是萝卜却“挂靠”在人参组织中,明明是只猫却在老虎的影子中神气。

  比如,实为处理积压图书,非说是献爱心大奉献回报读者;实为高价门票卖不动而不得已降价,非说是降低门槛照顾工薪阶层。对这一类,人们心知肚明,或者“将计就计”,或者因没兴趣不去理它也就是了。就算上一当,也受不了什么大损失。难办的是另一类,比如明明是个想赚钱的商业性行为,却打起诸如“希望工程”“申奥”甚至纪念党、国家的重要日子一类旗号,动不动就给你上一堂大课,不管你爱听不爱听,结果却往往是不由你不参与、不掏钱。更有甚者,还动用权力以及通过关系借用权力发文、动员,使你不掏钱不忍、不能、不行。这类行为,除了大旗鲜艳,名头响亮,还可能请一大堆名人、领导以及“原领导”担任“顾问”或“组委会名誉主任”什么的,其实有的对人家是连蒙带骗,甚至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一码子事儿……大旗扯起来,台子搭起来,有了那些很公益、很应时的名头,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本来纯商业运作难以成功的,就可能一路绿灯了;本来要花一些钱、缴一些税或费的,就可以免了或减了;本来不免有一些难题的,也便迎刃而解了;“运作”得“好”的,还能“名正言顺”地向单位和个人“派夫”“派款”“派购”什么的。当然常常是他做得理直气壮,你出起钱来一肚子牢骚。

  通常,耍这类“花枪”还真挺灵光,于是玩“标签”的人越来越多。但慢慢的人们见识多了也就眼亮了——虽有见怪不怪,更多的是嗤之以鼻。何止人们眼亮,就是政府或有关部门也明白了。比如笔者印象中就有好几个声明与通知是对症下的药:未经许可不能以“希望工程”的名义从事活动,不许借庆祝建党或建国多少周年的名义拉钱,不许借申奥的名义乱拉“赞助”乱搞活动,等等。声明或通知是管用的,已确有人因乱贴标签受到了追究。但挖空心思制造标签或将现成的标签拿来便用的必难绝迹,因为国人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道理——只要“以革命的名义”,事情办起来就是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