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冷漠症”
|
何三畏
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的“丢弃病人事件”的确令人发指(见《南方周末》8月2日)。第一次是警察给县人民医院送去了一位生病的老人,医院开车把老人远远地送出去,丢在野外;第二次又遇好心人,老人被送到了县中医院,又被中医院丢在了城外野地里。两家医院“丢人”的原因都只有一个:“以为是叫化子(乞丐)”。这是后来他们公开承认的。对于看上去缺乏支付能力的病人,无现钱不开药,哪怕是危急状态,这是谁都知道的,所以,作为医生说出这句话来,已经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了。现在把这句话写在纸上,才会令人惊觉有什么不对劲儿!而两家医院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似乎还不能说全是某个人的错。
当然,如果真是一个“叫化子”,丢了就丢了。但实际不是。老人的儿子还是本县某局局长。后“丢人”的中医院急忙去把老人“捡”(老人没挪地方,用不着找)了回来。至此,这位被东丢西丢,在野外呆了50多个小时,已经奄奄一息的老人受到了“干部似的医疗待遇”,免除医疗费。整个事件就像文章的标题所概括的那样:“无钱孤老?扔,快扔出去;局长他爹?迎,快迎回来!”
记得有一位走过1957,又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焕发“第二春”的讽刺漫画家前不久郑重地在媒体上发表了一个声明,说他的讽刺能力严重落后于现实,他能想像出来的都被人家“身体力行”,所以决定封笔大吉。有时,我感到我特别能理解他。就说这个“丢人事件”吧(《华西都市报》叫它“丢人事件”,我觉得特别贴切,“丢人”,就是把做人的底线丢了),要是作为讽刺小品脚本,你还能怎么给它润色?所以,讽刺作家也可以休息了。
无独有偶,也是最近的事情,一位70岁的老人专程跑到四川省公安厅交通事故处去“告状”,说他坐某旅游公司的车行至某偏远地带,天雨路滑,眼见一直跟在后面开的微型车坠入五米多深的山沟,司机丢了一句“跟吧,你还跟不跟!”全不理会车上人停车救人的建议,开走了。《华西都市报》报道后展开了讨论,有不少人认为,司机没错,他的任务是开车,他误时误事,人家也可能找他的公司投诉,何况法律也没有规定相应的责任。
司机当时说的那句话可能有点粗,而隆昌一位医生辩解他为什么“不会丢病人”说的就要文化得多:“我好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这就是说后者知道他在做什么,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那么,拿前者的冷漠症与后者的冷漠症比较,哪一种更难治呢?
对于以行业为特征的冷漠,当然还可以作多方面的分析,例如从管理体制方面。我只想问,我们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见死不救三分罪”,“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妇孺皆知的常识,现在却成了一个问题。而道德是互动的,“冷漠症”是会“传染”的。我们都生活在共同的道德环境里,“冷漠症”只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低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