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安慰的药
|
杨鸿雁
父亲在两年前得了糖尿病,医生的医嘱是:这病是根治不了的,只能是自我控制,最好不要让它再发展,老同志你得终生服药了。父亲爱钻牛角尖,他对“ 终生服药”这一句耿耿于怀,感觉自己病情非常严重,人一下子变得很抑郁。
父亲以前不怎么吃蔬菜,现在皱着眉头猛吃,拿芦笋、苦瓜当饭吃。医生开的每盒20来元的药他也天天吃着,还加强了体育锻炼。父亲还开始关注糖尿病克星的报道,接着他的世界里便永远是某种“保健品”了:电视里有广告;走在街上,递到他老人家手里的小报也在吹这种“保健品”。自然,买这种“保健品 ”就成了他延年益寿的惟一追求。一盒四百多元,一个月按剂量一盒是不够。父亲一个月的退休工资就七八百元,母亲也只三百多元,除了必需的生活开销外已所剩无几。
凭我的经验,有些保健品厂家商家掏人们腰包的钱是狠着劲的,一向舍得广告投入,奉行的是“谎撒得越大就越像是真的”之原则,而人们延年益寿的心思正好被厂家商家拿捏得很准。可是任我嘴皮子磨破,父亲也没放弃他的幻想。经济拮据成了家人心头的浓重阴影。
当我那天看到报上有篇揭露这种“保健品”夸大宣传事实的文章时,我如获至宝。我立即把报纸拿去给父亲看,父亲认真研读了几天,相信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还没轻松几日,老父亲却又迷信了另一种广告上宣传的治糖尿病的药,一盒200多元,一个月须吃3盒,600多元。那天刚刚领了工资,父亲就去买了三盒药。母亲无可奈何,悄悄打电话告诉我,我一急便在电话里指责父亲:爸,您的病不是控制得很好嘛?你还吃饭不?父亲在电话那头悲愤地说:我不吃饭了!你们盼着我早死呀?!
想着年近古稀失去判断力的白发老父,我泪流满面。 据称,国外有一种“安慰的药”,它不是药,但是有“药”样,能给服食的病人一种心理安抚,医生护士每天定时定量给病人吃药,并给病人描述治疗效果,病人的状态就真的会好起来,这种疗法称之为虚拟治疗法。
我的老父亲如儿童般天真好哄,便宜很多的“安慰药”一定可以蒙他的。 那些贵得离谱的保健药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也是一种“安慰的药”吗?它安慰的是人们为了健康而不惜血本的盲从心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