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目前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 >> 百姓与法 >> 婚姻家庭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网  发布日期: 2001年6月5日
中国妇女在工作场所的地位
Christine M. Bulger

  对中国妇女工作机会的历史性考察能够使人们更好地评价中国妇女目前在工作场所的地位。在1949年,新的共产党政府控制中国之前,妇女已开始在轻工业部门工作,她们的工资很低,一些妇女甚至是被卖给工厂主的,她们没有任何工资。所有的女性劳工都在肮脏和危险的工作条件下进行着长时间的劳动,她们的地位和妓女相差无几。

  1949年之后,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来帮助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劳动。政府提倡男女应拥有平等地位,其口号是“妇女能顶半边天”。到1963年,城市劳动力中妇女的比例已从7.5% 上升到11%。

  从1953年到1957年,政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对重工业的强调要多于轻工业,城市失业率很高,“政府鼓励妇女留在家中,通过自己的家务劳动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尽管在这一时期,妇女的就业率增加了不到2%,但从 1958到 1960年间,“发生了大的飞跃”,参加工作的妇女的比例迅速增加。政府关注工作场所的规模化,以发展经济,于是建立了诸如幼儿园和洗衣店的设施,来减轻妇女的家务负担。到1963年,妇女在劳动力中的比例达到25% 。

  在“文化大革命”时代的1960和1970年代,妇女的就业机会也在继续增加。在这一时期,共产党注重两性的平等地位,允许妇女进入她们以前被拒之门外的领域,如司机、采矿和建筑。从1950年代开始,拥有“永久性”工作的妇女开始受益于“铁饭碗”制度。根据这项政策,国家保障每个有永久性工作的人领取国家规定的工资,享受医疗、住房、教育津贴和退休金。然而,由于每个有固定工作的人失业的风险很小,而分配工作的官员也不能根据工人的兴趣、技术和能力来为他们配置相应的岗位,该制度因造成工作动力缺乏而使得效率低下,终于终结。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开始废除“铁饭碗”制度。早在1979年,新的经济政策“通过鼓励地方分权、私有企业和外国投资来补充计划经济”。在1980年代,女性占了劳动力的38%。但不幸的是,这场强调私有化和经济效率的经济改革带来了高失业率,尤其对于女性来说。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从事服务、纺织和食品加工业。作为1980年代改革的后果之一,性别歧视问题困扰着进入2000年的中国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