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次跳槽的感触
|
佚名
我去上班的第一天就知道我在一年内会跳槽的了。那时我充满锐气,想多学东西,想升迁,还有很重要的——非常缺钱。70年代出生的人,好象都对物质有毫不掩饰的欲望。
在外资广告公司这个圈子里,跳槽非常普遍,尽管老板们每年都在互相指责“恶意挖人”,但年复一年,跳槽现象依然无处不在。因为它给人机会。
毕业后的第一个星期一,我去上班了,马不停蹄地做事、加班。我这人很难一见面就和人打成一片,因而加班成为我和大家交流的最好时机。就像电影《洗澡》里的那个在淋浴时才能放声歌唱的家伙一样,加班时,无论谁都恢复到自己本来的样子;大家在深夜里一边敲键盘一边讲笑话,还有行业内的典故。接连40天,我只有一天是坐公交车下班的(晚上9:30后可以打车)。
那段日子大家甘苦与共,也很开心;但有一些小小的遗憾,老板时常叫错我的名字。也难怪,他每天几乎都在天上飞来飞去。
于是我就想走。几个月后,我换了公司。一些仿佛又重来了一遍——工作、加班、熟悉。我适应速度很慢,但是我还是喜欢外企。这里有比较少的等级差别,称呼老板也可以直呼其名,不用毕恭毕敬地装孙子;同事普遍的非常年轻,属于35岁以下的未婚群体,可以一起嘻嘻哈哈。
在第二家公司的经历可以说是比较愉快的,一度我几乎以为会一直呆下去了。但是这里的人员流动非常快,有时出差一次回来,已经换了几个面孔。工作变得极忙,不知怎么的就烦闷起来。有时想跳槽的真正起因也说不清楚,反正活得不开心,就走吧。走的时候老板问我为什么,我也没办法说出个圆满的理由,说出来的话好象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以前去“宜家”看家具的时候,我还在想,什么时候月薪能涨到三人沙发的价格?现在愿望真的实现了,反而没有了兴奋或是高兴的感觉。停下来想想,好象自己还没有以往那么快乐。两年前,我会看《海子诗全编》,会到图书馆泡《中国植物志》度过一个文科生的下午;现在空下来只会晃着一个空脑壳打帝国时代,上网,看杂志。
现在想来,最初的时候还是幸福的,因为那时候没时间想自己是否幸福。一个闷头苦干的新手总会很快成长起来的。这个圈子说起来很小,你做得好不好,大家都知道。至少不能让推荐你的人尴尬吧。
一个人这样闷头做了两三年,就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基本的技巧都学完了,该有所突破了。可是突破的机会也常常是跳槽带来的。在入行的这几年想得明白,对成长大有好处;想不明白,或不想想明白,那就得过且过了。这也是许多人的经验。
|
|
|
|
|